微信登录
收藏本站   |    我的订单   |    购物车(0)

咨询热线:

0736-7512379

135-0846-0667

德中堂中医诊所,和百盛中药,和百盛药膳
您当前的位置 : 首 页 > 公司资讯 > 中医药资讯

公司资讯News

联系我们Contact Us

德中堂(湖南)医药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133-0736-9228

电话:135-0846-0667

电话:0736-7512379

邮 箱:wenhuizhong@herbasinica.com

网 址: www.herbasinica.cn

地 址: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灌溪镇—常德高新区创新创业产业园一层105号



中药紫花地丁的基源探讨

2022-07-20 10:03:24 作者:钟文君

导读:


      本文作者近二十年来潜心于中药植物资源的调查和研究,足迹遍布全国各药材中心产地,通过实地观察研究,收集到了许多第壹手数据,通过与众多学者和专家的交流探讨,精心整理出了这些颇具科研价值的资料。作者利用自己生活中难忘的经历,丰富的图片资料详细论述了中药紫花地丁的基源、植物学特性和药用价值以及地方用药习惯引起的品种混乱现象,并对中国药典单一基源的规定提出了质疑,无论对于中药爱好者还是业内专业人士都有很高的阅读价值。

      此文是本公众号上文《答台湾艺人黄安对 “中国传统德国品质“ 的疑问》的延续。借此我们再一次强调在尊重中国传统的基础上,脚踏实地的严谨作风和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对中药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说起中药紫花地丁自然让我想到犁头草。农村的房前屋后,田头地尾生长着一些不起眼的小草,叶子呈三角状,形状颇似耕地用的犁,所以人们形象地叫它犁头草。春末夏初,犁头草开着紫色的小花,很漂亮。公园里也常常作为一种观赏花卉栽培。犁头草还是一味常用的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功效。多用于疔疮肿毒、痈疽发背、丹毒、毒蛇咬伤等,鲜用效果更佳。


        不知道什么原因,我老家湖南安乡很少见到这种野草。第壹次接触犁头草,还是1987年初秋。我大哥的儿子年仅7岁,8月1日下午被蝮蛇咬伤。请来救治的三位民间蛇医,由于处置失当,到8月2日下午蛇毒扩散至孩子全身,皮肤发青、四肢发凉,心率每分钟160次左右,出现复眼、血尿等症状,情势十分危急。孩子命悬一线,三位蛇医束手无策!我大哥单位的老领导,曾任安乡县卫生局、广播电视局局长,又是民间蛇医的的冷德一不请自来,成为挽救侄儿生命的维壹希望。
        冷局长采用纯中医药方法救治。时年20岁的我刚好在暑假期间,自然就成了冷局长的医疗助手。冷局长带着我到田间地头采集犁头草、八棱麻等草药,自己又开中药处方,再派我到中药铺抓中药。他采用内服(中药汤剂)外敷(草药)的治疗方案,侄儿很快转危为安。从此,犁头草治蛇伤的良好效果让我印象深刻。
        我再次关注犁头草是2013年以后的事。胞兄钟文君博士1996年在德国创建了德中堂(Herbasinica Hilsdorf GmbH)中药国际贸易公司。他从中国进口中药饮片时,有不少产品达不到德国质量标准,其中就包括犁头草(紫花地丁)。
        在鱼龙混杂的中国市场上采购到满足中国药典要求并符合德国相关质量标准的紫花地丁,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最难还是紫花地丁的基源问题。紫花地丁是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图一),又称野堇菜、辽堇菜或光瓣堇菜。而堇菜科植物品种很多,在中国就有110种之多。不同品种花色繁多,但多为紫色,这种色彩有个专有的名称叫做“堇色”,又叫堇紫色。市场上紫花地丁药材,多为野生资源。堇菜属植物,生境类似,多品种混生而导致紫花地丁药材基源混乱(如图二)。如市场上紫花地丁药材常为早开堇菜、长萼堇菜、戟叶堇菜、柔毛堇菜等。所以医生谴方抓药用的紫花地丁,可能为其它堇菜科植物或混有几种堇菜科植物。具有权威的《中国植物志》上的紫花地丁植物学拉丁名是Viola philippica,而2015年、2020年版《中国药典》上基源紫花地丁的拉丁学名却为Viola yedoensis Makino,让人看了一脸懵。


        为了弄清楚真正紫花地丁基源,我在野外多年细心观察,耐心搜寻。每发现一个不同性状的堇菜,都拍下图片,请教中药专家或植物学家。我在常德先后发现了长萼堇菜及其变种(图三、图四、图五)、戟叶堇菜(图六)、柔毛堇菜(图七、图八)等品种,就是没有发现紫花地丁的踪影。

图片从左至右排序:图一:紫花地丁(摄于湖南双峰县);图二:戟叶堇菜(右)与长萼堇菜(左)混生 (摄于常德河伏山);图三长萼堇菜 (摄于常德河伏山);图四长萼堇菜 (摄于常德河伏山);图五长萼堇菜变异株(摄于常德河伏山);图六戟叶堇菜(摄于常德河伏山);图七:柔毛堇菜 (春天摄于常德太阳山);图八柔毛堇菜 (夏天摄于常德太阳山);图九:紫花地丁(夏天摄于常德自家阳台)


      邵阳一个中药发烧友,给我直接邮寄几株紫花地丁活体植株(图九)。我如获至宝,把它种在花钵里,放在阳台上,殷情伺候,频频往视。观察一种小草或虫子的生长生活过程是很有趣的。可以想象当年法布尔观察蝉的生活史,一定收获了很多快乐,就象我观察紫花地丁一样。   

        《中国植物志》载紫花丁形态特征,我原原本本地摘抄如下:多年生草本,无地上茎,高4-14厘米,果期可达20余厘米。根状茎短,垂直,淡褐色,长4-13毫米,粗2-7毫米,节密生,有数条淡褐色或近白色的细根。叶多数,基生,莲座状;叶片下部者通常较小,呈三角状卵形或狭卵形,上部者较长,呈长圆形、狭卵状披针形或长圆状卵形,长1.5-4厘米,宽0.5-1厘米,先端圆钝,基部截形或楔形,稀微心形,边缘具较平的圆齿,两面无毛或被细短毛,有时仅下面沿叶脉被短毛,果期叶片增大,长可达10余厘米,宽可达4厘米;叶柄在花期通常长于叶片1-2倍,上部具极狭的翅,果期长可达10余厘米,上部具较宽之翅,无毛或被细短毛;托叶膜质,苍白色或淡绿色,长1.5-2.5厘米,2/3-4/5与叶柄合生,离生部分线状披针形,边缘疏生具腺体的流苏状细齿或近全缘。花中等大,紫堇色或淡紫色,稀呈白色,喉部色较淡并带有紫色条纹;花梗通常多数,细弱,与叶片等长或高出于叶片,无毛或有短毛,中部附近有2枚线形小苞片;萼片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5-7毫米,先端渐尖,基部附属物短,长1-1.5毫米,末端圆或截形,边缘具膜质白边,无毛或有短毛;花瓣倒卵形或长圆状倒卵形,侧方花瓣长,1-1.2厘米,里面无毛或有须毛,下方花瓣连距长1.3-2厘米,里面有紫色脉纹;距细管状,长4-8毫米,末端圆;花药长约2毫米,药隔顶部的附属物长约1.5毫米,下方2枚雄蕊背部的距细管状,长4-6毫米,末端稍细;子房卵形,无毛,花柱棍棒状,比子房稍长,基部稍膝曲,柱头三角形,两侧及后方稍增厚成微隆起的缘边,顶部略平,前方具短喙。蒴果长圆形,长5-12毫米,无毛;种子卵球形,长1.8毫米,淡黄色。花果期4月中下旬至9月。
        与《中国植物志》的描述对照,朋友寄来的紫花地丁除过了花期而没有见到紫色花之外,其它的基本上吻合。但也有一些明显出入,或有显著不同特征之处,连《中国植物志》都没有记载。这给我又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
        观察到朋友寄来紫花地丁,没有开紫色的小花,但在不停地生出蒴果,蒴果裂开后弹射种子。这宝贝为什么不开花,还结果呢?难道像公鸡的精子在母鸡生殖道能存活30—32天一样,紫花地丁开花一次,就可让很长时间的蒴果都受精吗?
        我带着疑问,查阅资料。最终查到,堇菜科植物的花分开放花和闭锁花两种(《中国植物志》没有描述闭锁花)。春末夏初开的紫色小花就是开放花(图十),可以吸引昆虫进行异花授粉。而夏秋两季结果前,其实也在开花。只是没有紫色花瓣,雄蕊紧贴在花柱上,可以自花授粉,称闭锁花(图十一)。堇菜闭锁花的数量和结果率远远大于开放花,对繁衍后代居功至伟。
        解开了紫花地丁开花结果的迷团之后,又观察到多数果梗比较短,远短于叶片,这与《中国植物志》“花梗通常多数,细弱,与叶片等长或高出于叶片”的描述出入较大。《中国植物志》是不是指开放花的花梗长度呢?这个问题留待明年春天去解决吧。


图十:紫花地丁开放花(图片源于网络)

       观察紫花地丁蒴果裂开及种子弹射的过程既辛苦,又兴奋。紫花地丁闭锁花所结蒴果的果梗与叶子一样,基生,长度大约5厘米左右,“掩蔽”在众叶片之间。闭锁花形状呈两头尖,中间大的长梭形,长约5毫米,色绿,两片雄蕊紧贴花梗,花的头部弯曲斜朝下(图十二)。随着花的生长,慢慢长出长圆形蒴果,长约810毫米。蒴果成熟时,颜色由青变浅白,果梗也伸直,蒴果抬头直向上,像发射导弹的架势(图十三)。


        果梗伸直,蒴果向上,颜色略带白色时,蒴果就会慢慢裂开成三瓣。每一瓣都像一只小船,也像半边稻谷壳。每瓣中有15粒左右的淡黄色种子,种子尾部有平整的圆形挤压痕(《中国植物志》没有描述此性状)(图十四)。
        三瓣果壳慢慢裂开,呈水平状态时,果壳皮开始收缩,将种子一粒一粒地挤压弹射出去。种子弹射的速度极其快,肉眼无法看清弹射轨迹。小小的种子弹射出去撞击到叶子,让叶子都摇晃几次。


图片从左至右:图十一紫花地丁闭锁花(掩蔽于叶中);图十二紫花地丁蒴果;图十三成熟的蒴果伸直头(果梗高于叶片);图十四紫花地丁裂开的蒴果;图十五拍摄紫花地丁蒴果裂开及弹射种子过程;图十六紫花地丁幼苗

       我架起单反,守候一天一晚,终于才拍到一个蒴果伸直、裂开、弹射种子的全过程(图十五)。蒴果从裂开到种子弹射完毕,大约80分钟左右。只因不是高速摄像机,弹射种子的过程无法与读者分享。


        观察到了种子弹射过程,如何培育紫花地丁的幼苗呢?我又开始折腾自己了。种在阳台上花钵里,紫花地丁种子弹向四面八方,收集种子成了较难的事情。下班回家,有时看到裂开的蒴果空壳,种子早已弹射一空;有时看到裂开的蒴果瓣中还有几粒未弹射出去的种子,便立即摘下收集起来。为了收集种子,我设计了一个“反导拦截系统”:用牛皮纸把花钵围起来,让弹射出去的种子都落到花钵里。


        紫花地丁种子没有休眠期。一段时间后,发现花钵里长出了很多小苗:两片小小的子叶片长在白白细细的圆茎上,分叉处与地面相距10毫米,叶片直径约5毫米(图十六),呈圆形,顶部凹陷。叶片上还残留着种子的外壳。我看叶子形状、以及“基生叶”的特征与紫花地丁的性状相差甚远,就以为是其他杂草,除掉了许多。后来发现紫花地丁母株下长出了数株紫花地丁小苗(叶的形状以及基生叶的特征基本相符),我意识到我“错杀三千”——除掉的“杂草”就是紫花地丁幼苗!
        紫花地丁的生命力特别强。被我拔掉的幼苗随手扔到花体里,暴露到空气里稚嫩的根能吸收水分,还能让幼苗在湖南炎热的6月维持几天生命!
        通过这些年的观察,对紫花地丁的了解,不是越来越清晰,而是越来越迷糊了:《中国药典》规定紫花地丁中药材只有Viola yedoensis Makino才是正品,那其它的如戟叶堇菜、长萼堇菜、柔毛堇菜等就应该是伪品了。回忆当年冷德一救治侄儿使用的就是长萼堇菜,不是同样有较好的疗效吗?这些在民间长期使用,而且效果肯定,现在临床上实际也在使用的堇菜如戟叶堇菜、长萼堇菜、早开堇菜等被判为伪品,实在有些冤屈。据我查询《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和《中药大辞典》等权威文献资料得出的结论,紫花地丁历史上的基源都不是单一的。其它堇菜科植物如白花地丁、长萼堇菜、紫花堇菜等都作为中药材使用,功能主治与现在《中国药典》规定的紫花地丁没有本质的区别。
        《中国药典》对紫花地丁中药材单一基源的规定是否合理呢?这样的规定,不仅大大减少中药材紫花地丁资源的利用,而且在实际生产中这样的规定也很难得到严格执行。





标签

下一篇:聊聊中药材---当归2022-09-05

近期浏览: